1、生育险报销标准2023
2023年生育保险报销标准
一、基本医疗费用
参保职工在生育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费用,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标准报销,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
二、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的标准为: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假期天数。
法定假期天数:
正常生育:98天(产前检查14天、产后休息84天)
难产:128天(产前检查14天、产后休息114天)
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产后休息15天
三、一次性生育医疗费用补助金
参保职工在生育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一次性生育医疗费用补助金标准报销,但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标准。
一次性生育医疗费用补助金标准:
城镇职工:3000元
农村职工:1500元
四、其他报销范围
计划生育手术费用(人工流产、绝育手术等)
妊娠并发症、疾病的治疗费用
产假期间的工资
2、山东生育险报销标准2023
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标准
1. 职工生育医疗费用
生育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和职工个人负担共同支付。
生育保险基金负担范围:
正常生育:元,具体由各设区市确定。
难产、剖宫产:元,具体由各设区市确定。
多胞胎生育(3胎及以上):每增加1胎增加50%报销比例。
职工个人负担比例:
职工按照15%的比例个人负担。
2. 新生儿医疗费用
生育保险基金负担范围:
新生儿医疗费用1500元。
职工个人负担比例:
职工按照5%的比例个人负担。
特殊情况
近亲结婚生育:生育险不报销。
未婚生育:生育险不报销。
计划生育外生育:生育险不报销。
在非指定医疗机构分娩:超出规定的部分不报销。
报销流程
1. 职工在指定医疗机构分娩后,向医疗机构提交《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明细表》。
2. 医疗机构审核后,向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提交报销申请。
3. 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将报销金额打入职工指定账户。
注意事项
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时效为产后1年内。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未按照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的;
劳动合同终止、解除或者职工死亡的;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
故意造成生育保险待遇条件的。
各设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生育险报销标准。
3、济南生育险报销标准2023
济南生育保险报销标准(2023年)
基本医疗费报销
住院医疗费:按实际发生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75%。
门诊医疗费:按实际发生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50%。
生育津贴
参保险费缴费年限满1年的生育妇女,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人产假前工资的80%发放,产假天数为98天。
产前检查费
孕期6次产前检查(含唐氏筛查),总费用不超过1500元,由生育保险基金全额支付。
分娩费用
顺产:2000元
剖宫产:3000元
其他费用
计划生育手术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孕产妇保健费(含营养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生育保险金:按本人产假前工资的100%发放,天数为98天。
特殊情况
多胞胎生育:多胞胎生育津贴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单胞胎的1.5倍发放。
早产或难产:早产或难产的生育津贴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单胞胎的1.2倍发放。
流产或死产:流产或死产的生育津贴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单胞胎的0.6倍发放。
注意事项
以上报销标准仅适用于济南市参保人员。
生育保险报销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产前检查记录、住院发票、分娩证明等。
具体报销流程和所需材料请咨询当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
4、浙江生育险报销标准2023
浙江生育险报销标准 2023
一、生育津贴
1. 生育津贴待遇期:生育前休假15天,生育后休假60天,共75天。
2.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生育津贴 = 生育前12个月月平均工资 ÷ 30天 × 75天
二、医疗费用报销
1. 产前检查费用
每位孕产妇报销不超过 1500 元。
报销范围:B 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心电图等检查费用。
2. 分娩医疗费用
正常分娩:报销不超过 4000 元。
剖宫产:报销不超过 6000 元。
难产、多胞胎等特殊情况:报销比例为 100%。
3. 产后检查费用
每位产妇报销不超过 500 元。
报销范围:产后 42 天、6 周、12 周妇科检查、乳腺检查等。
4. 新生儿医疗费用
正常新生儿:报销不超过 1000 元。
早产、低体重、黄疸等新生儿特殊情况:报销比例为 100%。
三、其他费用
1. 流产手术费用:报销不超过 1500 元。
2. 计划生育手术费用:报销不超过 1000 元。
3. 辅助生殖费用:一次性给予 10000 元补助。
注意:
以上报销标准不包括自费项目。
职工所在单位已参加商业补充生育保险的,可按照商业保险合同享受补充报销。
具体报销方式和程序请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